深喉咙模板(深喉咙用英语怎么说)

  编者按:

深喉咙模板(深喉咙用英语怎么说),深喉咙模板(深喉咙用英语怎么说),深喉咙模板,第1张

5月5日,昌吉市委改革办干部、驻建国路街道星光社区“访惠聚”工作队队员李方斋因突发疾病,因公殉职。5月22日,中共昌吉市委员会决定追授李方斋为优秀共产党员,并追记三等功一次,以表彰他‘干在实处,拼在一线’的优秀品质;舍身忘我,情系群众,坚守驻村(社区)开展“访惠聚”工作的奉献精神和高尚情操。

《留在“访惠聚”路上的深情》,介绍李方斋连续四年下乡驻村(社区),用坚守和奉献诠释一位共产党员对“访惠聚”工作的忠诚、热爱与深情的感人事迹。

留在“访惠聚”路上的深情

——追记昌吉市委改革办干部、驻建国路街道星光社区“访惠聚”工作队队员 李方斋

昌吉日报记者 明文团 通讯员 甘金燕 刘振 梁宏涛

  

2017年5月5日中午2时50分,昌吉市委改革办干部、驻建国路街道星光社区“访惠聚”工作队队员李方斋,因突发疾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,与世长辞,时年59岁。

噩耗传来,认识和熟悉李方斋的人感到震惊,“这么好的人,怎么会突然离开我们?”

几天时间里,闻讯赶来为李方斋送行的人们络绎不绝,挤满了殡仪馆。

州党委常委、昌吉市委书记孟凡刚来了,他要送送李方斋,向其亲属转达市委、政府的哀悼慰问。滨湖镇迎丰村王婷泣不成声,“还没来得及谢谢您,怎么说走就走了,您可是答应要到我们家里去做客的呀!”建国路街道星光社区工作队队长吴享斌强忍心中的悲痛,代表驻社区工作队最后一次为李方斋送行……

“很多人我们都不认识,后来才知道有些是爸爸教过的学生,有些是爸爸驻村时结识的农民,还有些是爸爸帮助过的人。”李方斋的儿子李超回忆说。

一位普通的干部、“访惠聚”工作队队员的病逝,为何引起人们如此的怀念与绵绵哀思?

“四次选择驻村,李方斋用一生来坚守”

——昌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、昌吉市“访惠聚“办常务副主任 祁德礼

  

“再有9个月,老李就能退休回家,照顾两个小孙子,颐养天年,没有想到,他却在第四年“访惠聚”工作开始不久,就遗憾地倒下了,再也没有回来。”5月16日,昌吉市委改革办主任冯卫与记者谈起李方斋,痛惜不已。

2014年,自治区党委作出重大决策部署,从当年开始,在全疆各级机关抽调20万名干部,开展为期三年的“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”活动。

在决定人选时,李方斋向单位党组织提出,“我在农村长大,又在农村工作过,熟悉农村,让我去驻村吧”。昌吉市经济办(改革办)经过认真研究,同意了李方斋的请求,并决定由他担任工作队队长,进驻滨湖镇迎丰村开展“访惠聚”工作。

2014年3月,天气乍暖还寒,李方斋肩负组织的重托,与另外两名干部携带行李驻进了迎丰村,在最基层、最前沿、最需要的地方,李方斋带领工作队迅速进入角色,访民情、惠民生、聚民心,维护一方和谐平安。

迎丰村地处昌吉市城区北部约10公里处,下辖三个片区,全村251户1103人,以农业种植为主。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,基础设施建设滞后。还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信访隐患,群众期盼驻村工作队能够帮助解决。

初来乍到,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,李方斋压力非常大,常常彻夜难眠。李方斋通过与村两委干部座谈,摸清实情;逐一入户进行走访,与群众拉家常,详细询问、了解每家的经济状况、家庭收入、家庭成员身体状况、住房、邻里关系等基本情况,并及时向群众宣传党的好政策,给村民出谋划策,寻求家庭致富之道。同时,他们把村民反映的问题进行记录,并整理分类,分析原因,与村两委反复商谈解决方案。

李方斋带领工作队按照“先解决人、再解决事”的思路,积极开展“传帮带”,加强村干部培训,提升了村干部综合素质。抓好村级配套组织建设和后备力量培养,积极发展优秀青年入党;每周定期组织村里党员干部开展学习。村干部的工作作风转变了,村“两委”在村民中的威信树立起来了,许多矛盾和困难迎刃而解。

“以前村干部都是先干家里的事,再干村里的事;现在是把村里的工作干完,再顾自己家的事。”迎丰村党总支书记甘学华说。

能不能走进群众心里,了解到群众的呼声和期盼,决定着‘访惠聚’活动的效果。迎丰村二片区有一段土路,一下雨就泥泞不堪,村民的三轮车、摩托车时常被陷入泥中。李方斋了解到迎丰村被列为2014年中心村建设,就回到单位与新农办联系,协调、督促资金落实,并参与道路施工。当年,李方斋带领工作队协调资金440万元,新修柏油路1.4公里,完成“农机大院”2个新建等项目。

迎丰村新文化活动中心建成后,缺少配套设施,无法发挥作用。李方斋争取单位支持,筹资4万元为新建的村文化活动中心添置了桌椅、音响等配套设施,现在成了全镇最好的农村文化活动阵地。

这一年,李方斋还带领工作队帮助迎丰村协调资金安装路灯45盏,绿化面积650平方米;帮助40户村民安装了有线电视。协调慰问帮扶资金6万元,解决困难村民生活难题5件,调解化解民事矛盾纠纷7件。

“现在村容村貌整洁了,村里的欢声笑语多了,村民想干事、愿干事的意愿强了,发展的目标也更明确了。”甘学华说。

一系列变化让村民得到了实惠、感受到了温暖和幸福。一件件惠民实事好事,让驻村干部和群众的心贴得更近了。基层干部群众真正认识到工作队是一支“为了群众、住在基层、解决困难”的队伍,赢得了老百姓的真心爱戴和信任。

驻村工作第一年,李方斋明显感到,村民和干部的关系更亲密了,大家亲如一家。在即将结束驻村工作离别的日子里,村民有事没事都爱往村委会跑,有空就找他和其他工作队队员拉家常,言行举止流露出不舍的情感。

李方斋心里明白,对于机关干部,驻村一年时间不算短,但是对普通百姓来说,一年时间有点太短,他们还有很多的心里话要对驻村干部讲,还有很多困难需要他们帮助解决,还有很多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。于是,李方斋下定决心再留一年,他向市改革办领导专门写报告,“迎丰村的情况我已经掌握,让我继续驻村吧”。

转眼又是一年,2015年12月,第二批“访惠聚”工作即将结束,走与留的抉择萦绕在李方斋心头,挥之不去。他深深知道,亲人非常需要他,父母已是80多岁高龄,尽孝的时间已经不多;妻子退休了,以前两人都忙,聚少离多;孙子年幼,正是含饴弄孙、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。但是,迎丰村的老百姓更需要他,平时,有的村民遇到困难和纠纷,到村委会都喊着要见“老李头”,其他队员接待不行。他常常接到村民的电话、短信、微信,嘘寒问暖、叮嘱安慰……迎丰村离不开他。

第三批“访惠聚”开展前,李方斋毅然再次留了下来。

这一年,正值村两委换届选举,关系到农村稳定、农村发展和老百姓的切实利益。如果工作不实不细,很有可能激化矛盾。李方斋带领工作队队员严格按照有关程序,制定工作推进计划,利用农民晚上休息时间登门走访征求意见,宣传政策讲解规定。始终强化党的领导严格把关;做到坚持原则、结合实际,程序不减、步骤不乱、民主透明、依法管控。李方斋还利用擅长书法的特长,加班加点用毛笔写选举通知、公示等,确保了选举圆满成功,选出了群众信任、拥护,公道正派、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村两委领导班子。目前,迎丰村已被镇党委确定为党建工作示范点。

甘学华说:“‘访惠聚’驻村工作不仅给村里带来物质上的援助,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,转变了村民的思想观念。这样的工作队,我们欢迎。”

驻村第三年,李方斋一个个清晨迎着朝阳,与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去走访。一个个夜晚认真整理自己的《走访手册》、用心记录《民情日记》。李方斋在日记中写到:“我们访问到的每一条信息,都关乎“访惠聚”工作的质量和效果,必须细之又细,来不得半点马虎。”“我们了解到的情况必须实事求是的记录下来,并且要提出可行性建议。同时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要留下足迹,让后面的人沿着我们的足迹向前走。”工作队队员陈辉心疼地说:“您年纪大了,身体又不好,还这么拼,不累吗?李方斋回答:“累,不累是假的,但能为父老乡亲多做点事,我很开心。”

驻村三年来,李方斋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,冲在一线、勇于担当,连续作战、任劳任怨,多次承担重要任务。他和工作队员制定台账,根据人员信息变动情况,做到动态化、常态化、信息化管理。他准确地掌握村情,精准地制定应急预案,化解矛盾纠纷,让‘滴灌式’的帮扶深入人心。迎丰村连续三年无上访、无治安案件。

“四次选择,他用生命去坚守。李方斋是一个普通的‘访惠聚’工作队员,却是那么让人敬仰,他怀揣一颗爱民之心,永远把阳光洒向周围的人,给人以温暖和力量。”昌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、昌吉市“访惠聚”办常务副主任祁德礼哽咽着说。

“他心里装着老百姓,传递党的温暖与关切,他不该走这么早。”

——迎丰村党总支书记 甘学华

  

“我和村里的老百姓必须给驻村工作队给队长李方斋点赞!”迎丰村党总支书记甘学华提起“访惠聚”驻村工作,眼神顿时亮了起来。

李方斋勇于创新,在解决群众最紧迫、最困难的问题上多下功夫、出谋划策,让“访惠聚”工作成为百姓心中的“常青树”。

迎丰村5户农民因为与某学院承包土地改建鱼塘,导致周边农田泛碱、渗水,农作物欠收,他们为此一直上访。李方斋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,带领队员多次实地调查,反复找学院领导协调,最终给5户农户每亩地支付了800元赔偿金,化解了十几年遗留下来的“老大难”。

知道群众想什么、盼什么,赞成什么,拥护什么?才能做到有的放矢,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,打开切口,有条不紊逐一突破,开创工作新局面。李方斋带领工作队员和各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,挨家挨户访民情,扎实做好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“最远一家人”工作,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。

迎丰村在实施旧居民点改造中,由于前期动员宣传工作不到位,新楼房修建好后,搬迁的农户寥寥无几。李方斋带领工作队员一户一户讲政策,征求意见,苦口婆心做解释工作。有的农户不理解,说话很难听,李方斋依然面带笑容,耐心说服。农忙时,有时为等农户收工回家,他们从晚上9时等到凌晨2时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现在小区入驻率达95%,一些没有住上新楼房农户后悔了,他们不好意思地说:“早点听他们的话就好了。”

李方斋常说,“与群众最近的距离就是没有距离。干部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是靠共同奋斗、共同生活培养起来的。‘访惠聚’驻村工作就是要把干部和群众的心紧紧连在一起,培养对群众的感情,时刻把群众的困难、冷暖放在心上。”他是这样说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

“这么好的人,咋就走了呢?”5月8日,迎丰村村民王红兵红着眼睛对记者说。王红兵是迎丰村二片区农民,今年四十多岁。王红兵本来生活不错,一儿一女慢慢长大成人,美好的生活正向他招手。不幸的是,随着儿子坠楼身亡,打乱了家里的一切。在城里购买的楼房贷款要还,女婿遭遇车祸瘫痪在床。村里为了照顾他,特意安排他到村委会常年值班,但是,由于集体经济薄弱,没有钱支付工资。李方斋了解情况后,主动向单位领导反映,拿出资金解决他的工资问题。

开追悼会那天,王红兵的女儿悲痛不已。王婷大学毕业后,一直没有工作,李方斋得知情况后,及时和单位对接,把王婷临时聘用到市某部门做档案管理工作,使王红兵重新鼓起了生活的风帆。

“娃呀,工作是你李叔给你找的,咱得好好谢谢人家。”王婷的父亲王红兵给王婷交代,一定要请李方斋到他们家里去吃顿便饭。“吃什么饭,这是“访惠聚”工作队应该做的。”李方斋摆摆手。这顿饭,一直到李方斋走也没能如愿,成了王红兵父女心中永远的痛……

“我是女儿参加完老李的追悼会回家说才知道这个消息,时间太短了,要不然我们村大多数人都会去送一送老李。”王红兵红着眼圈说。

迎丰村民张兴国直到现在都不知道李方斋病逝,为了他家的事,李方斋没有少操心。他的小女儿受刺激换上精神分裂症,李方斋带领队员帮他家干农活、抢收庄稼,一趟又一趟回单位汇报,争取帮扶资金和物品,解决他家的生活困难。

在迎丰村,在五十户村,在星光社区,村民、居民口口相传着李方斋一个个感人至深的驻村故事,诉说他呕心沥血、服务基层的动人情怀。这些言语中,折射着基层发生的嬗变,而这些嬗变正是李方斋带领工作队不断夯实基层基础、筑牢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根基的生动注脚。

2016年春节,李方斋找到时任工作队队长范兆荣说:“家里的事情已经安排好了,今年春节期间就让大家好好休息,我来值班。”范兆荣后来才知道,春节期间,李方斋的母亲还在住院,他一直从大年初一坚守到初六,才匆匆赶回家看了老母亲一眼。

村综治委员张玉才回忆说,驻村这三年里,李方斋很少回城。有人不理解地问他,他就哈哈一笑,“回去干什么?迎丰还有‘一大家子人’需要我陪呢?”张玉才感叹说:“一个人驻村一两年可能并不难,但要连续驻三四年,还真需要一种牺牲精神。”

“党派老李给老百姓服务,他心里牢记责任和使命,心中想着群众,唯独没有自己,他不该走这么早!”甘学华感叹着说。

“生命最后时刻,他心里依然牵挂‘访惠聚’工作”

——昌吉市建国路街道星光社区访惠聚工作队队长 吴享斌

  

“听说李叔去世了,我晚上哭得嗓子都哑了。我们一起驻村也就一个月,他不顾自己年龄大,主动承担买菜、做饭,还给我们传授驻村工作方法、经验……”驻村工作队队员、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干部马岩说着泪水掉了下来。

按照有关要求,今年3月9日,昌吉市“访惠聚”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市改革办驻村点调整到滨湖镇五十户村,与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驻村。

“李叔说,‘农民与我们的管理服务对象不一样,说话办事要实在,要多站在农民的角度考虑’。他嘱咐我们前期入户走访调查不要轻易许诺,问清情况、调查核实后再研究解决。遇到重活和难事,李叔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,‘孩子,我来吧,你年轻’。离村前,李叔还叮嘱我到他帮扶的一个精准扶贫户家中看看,关于住院医保的问题落实了没有……”

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驻五十户村工作队队长骆东是今年第一次驻村,他向李方斋请教如何和群众群众工作,李方斋语重心长地说,驻村就要把自己的身份摆正,先要学会和群众交朋友,要学会说群众能听进去、喜欢听的话。半夜,李方斋敲开骆东的宿舍门,拿出一个小本子:“怕有疏漏,没有说清楚,这是我几年来驻村的体会,你拿去看看。”第二天一早,李方斋又找上门:“昨晚想了想,发现有些地方说的还不是很透,我再和你聊聊。”骆东没想到,他的随口一问,竟得到李方斋3次答复,这其中饱含着李方斋对“访惠聚”工作深深的爱。

4月9日,因为工作需要,市改革办工作队又被调整到建村国路星光社区。李方斋带着对五十户老百姓的牵挂,依依不舍走上新的工作岗位。

五一,是新疆春天的开始,到处春暖花开,生机勃勃。

在昌吉市建国路星光社区,李方斋按照上级维稳值班的要求,身着防弹服,头戴帽盔,佩戴袖标,坐在社区大门口值班。为方便居民办事,社区将物业公司设置在了一楼,加之这天举办一个培训,进进出出的人特别多。李方斋认真按照要求,对来社区的人员逐个询问、检查并登记,一丝不苟。

“今天是五一长假的最后一天,恰逢自己全天值班,要打起精神,认真负责的做好值班工作。这个社区来的人还真不少,交水费、物业费、办理居住证、身份证等,真是个杂啊。作为驻社区工作队员,我一定要认真工作,协助社区做好。”李方斋在日记中写道。

工作队队长吴享斌说,考虑李方斋年纪大,为了照顾他,尽量给他分配较轻的工作。但是,李方斋常常不顾自己年纪大,与大家抢着干争着干,还主动承担财务管理、后勤服务等工作。

5月3日,昌吉州改革办综合科科长、工作队队员杨军胜关心地问李方斋,“累不累?不行换我值一会吧?”李方斋笑着摇摇头:“不累,你忙去吧。”

五一期间,社区活动特别多。5月4日,工作队与社区联合举办“庆五四”联谊活动,组织社区团员、青年进行户外徒步。李方斋对吴享斌说:“我年龄大了,行动不方便,你们带领年轻人搞活动去,我替你们值班。”吴享斌考虑社区和工作队人员少、工作多、任务重,就同意了李方斋的建议。

“今天是五四青年节,社区上午开展庆祝活动,外出徒步,自己真是老了啊,参加不了活动,就做好服务保障吧。我还得赶紧去入户走访,任务还重着呢。(要)调整心态,适应社区工作,克服困难和身体的不适,走好每一天。”翻看李方斋的民情日记,字里行间无不浸透着一位共产党员对“访惠聚”工作的满腔热忱、极端负责和勇敢担当,为“访惠聚”工作注入了新的内涵。

5月4日下午7时40分,昌吉州党委常委、昌吉市委书记孟凡刚到星光社区明察暗访,与李方斋长促膝长谈。孟凡刚叮嘱他在做好工作的同时,要注意休息,保重身体。

5月5日中午,李方斋感觉身体不太舒服,吴享斌就让他到床上休息一会。“也行,下午我还得入户去,有一家居民的低保需要我去跑。”李方斋说。“做好饭后,我让工作队员赵志祥去叫老李吃饭,发现他没有回应,就急忙拨打120,医务人员赶来检查时发现,李方斋已经没有了脉搏,永远离开了我们。”吴享斌伤心不已。

“那个像太阳一样温暖的人走了,但他一直活在我心里”

——昌吉市建国路街道星光社区选派大学生 布丽胡娜依

  

李方斋驻村(社区)三年多,忙得像个陀螺。透过亲人和同事们的回忆,可以感受到他为所热爱的所交付的全部深情与奉献。

昌吉市改革办现任行政办主任李洪升说:“李方斋是我最敬佩的人之一,他驻村期间还兼着办公室主任和出纳,今年3月才交接给我。驻村工作那么忙那么累,他利用休假时间处理单位的报账、记账等财务工作,从来没有出差错。李主任的节俭是昌吉市出了名的,管理财务十几年,从没有违反财经纪律乱开支。他为人热心,不厌其烦,多次帮助一些企业职工补办社保等事宜。他工作严谨细致,经常用写纸条的形式把一些事项的时间、地点、联系人名字电话等内容写下来,我们办事就方便多了。”

李方斋心里装着老百姓的冷暖,装着驻村工作,很少想到自己。李方斋的儿子李超回忆说:“爸爸今年驻村,我有意见,他年纪大了,身体又不好,已经驻了三年,也该歇歇了。”“爸爸驻村这几年,春节家里没有吃过一次团圆饭。农历正月初八是爸爸的生日,驻村后也没有过一次。大孙子最爱吃爸爸做的抓饭、烤肉,自从驻村以后也很少再吃到爷爷亲手做的抓饭和烤肉。以前大多是爸爸照顾爷爷奶奶,。驻村以后差不多都是二姑和姑父照顾。2016年,奶奶报病危,父亲驻村回不来,只好委托二姑父侍候……”

儿媳金丽娜伤心地说:“爸爸以前工作忙,大孙子很少照顾,他答应我退休后带小孙子,负责接送小孙子上幼儿园和小学……爸爸把我‘骗’了!”

金丽娜还告诉记者,“4月26日,爸爸接着去年没有休完的5天假,休息3天,因为社区工作忙,就赶回去上班了。小孙子今年过第一个周岁生日,我们几个人给爸爸打电话,想让他回来,可是他都说社区太忙了,实在参加不了。他这是把自己交给了驻社区工作了呀!”

哈萨克族姑娘布丽胡娜依到现在都不太相信,前一天、前一秒还在和李方斋一起工作、一起生活的李爸爸走了。在她的手机微信里,至今保存着一条和李方斋的聊天记录,而且是唯一的一条,那是布丽胡娜依发给李方斋的一个微信红包。

“我每月要交100元伙食费,上个月因请假没交,回来又把这事给忘了。后来是李爸爸帮我交的,说等我啥时候方便了再给他。”过了两天,布丽胡娜依加了李方斋的微信,给他发了个100元的微信红包。

坐在社区一楼大厅,布丽胡娜依哽咽着说:“我真的希望李爸爸还在,回复我两个字‘收到’,哪怕是发上一个OK的表情也行啊!”那个像太阳一样温暖的人走了,但他一直活在我心里”布丽胡娜依深情地说。

李方斋刚去世那几个晚上,五十户村、星光社区,他的同事们聚在他曾经住过的宿舍里,不愿离去。他们把门打开,把灯点亮,期盼着能再次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……然而,李方斋再不回来了。“那个深爱着“访惠聚”工作的好人走了,我们现在特别怀念他那真诚的微笑,多么希望他还在我们身边,一起值班,一起入户……”工作队员赵志祥说。

“真的,昨天下午和今天上午我还给李主任打电话,但是,他始终没有接电话,我还纳闷,这不是他的作风啊。虽然他不在滨湖驻村了,但是我们都想他。李方斋走了,但他永远活在老百姓的心里。”滨湖镇党委委员、组织干事胡婷深情缅怀说。

李方斋出生在教师世家,父亲、他和妻子、儿子儿媳都是党员。良好的家风熏陶和传承,造就了李方斋忠诚党的事业,政治觉悟高,思想境界高。

李方斋病逝后,昌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、市“访惠聚“办副主任祁德礼,驻建国路街道星光社区工作队队长吴享斌,前去李方斋老父亲家通知,他们担心已经78岁的老人因悲伤过度发生意外,特意带120急救人员一起前往。

面对白发人送黑发人,老人忍着悲痛说:“人迟早要走,他就是走得有点早了。我没有什么要求,感谢党和政府培养他!”

5月25日,端午节前夕,受州党委常委、昌吉市委书记孟凡刚委托,昌吉市委常委、组织部部长李永革看望因公殉职干部李方斋的家属,送去党和政府的关心问候。

在李方斋家,李永革说:“李方斋同志是一位爱岗敬业、无私奉献的好同志、好干部,他这么突然地离开我们,大家都感到非常痛心和惋惜,李方斋是全市‘访惠聚’驻村工作队队员的优秀代表,他对党忠诚、为民服务、勤勉敬业、谦虚友善,集中体现了新时期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,全市党员干部都要以李方斋同志为榜样,学习他‘干在实处,拼在一线’的优秀品质。”

  推荐阅读

  动漫微视频|这么萌的吾布力喀斯木乡长,你见过吗?

  昌吉州重申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严厉整治“四风”“四气”

  本期来源:昌吉日报

  本期编辑:候 悦

  责任编辑:段 莉

  投稿邮箱:2797767378@qq.com

  代营微信公众平台合作电话:18196166244

1、本网站名称:源码村资源网
2、本站永久网址:https://www.yuanmacun.com
3、本网站的文章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,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,如有侵权,请联系站长进行删除处理。
4、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5、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,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
6、本站资源大多存储在云盘,如发现链接失效,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更新。
源码村资源网 » 深喉咙模板(深喉咙用英语怎么说)

1 评论

您需要 登录账户 后才能发表评论